两年前买增程车时,销售拍胸脯保证:“纯电通勤省钱,没电加油就走杭州配资平台,续航焦虑不存在!”可如今我只想说:这大概是新能源时代最大的“画饼”。
焦虑一:续航虚标,充电比纯电更频繁宣传页写“纯电续航200公里”,实际开空调、载家人后只剩130公里,冬天直接打六折。最坑的是,系统强制保留20%电量保增程器启动,等于花40度电的钱只能用32度。我每天通勤60公里,纯电车一周充一次,而我三天就得找充电桩排队——毕竟用油成本是充电的3倍,谁舍得烧油?
焦虑二:“亏电油耗刺客”,加油像割肉本以为增程器是“救星”,结果高速上一亏电,1.5L小发动机嘶吼着发电,油耗飙到9L/百公里,比汉兰达还费油。更憋屈的是心态:明明能加油,却总被“用电更划算”的念头绑架。有次电量剩15%,我硬是绕路40分钟找充电桩,老婆骂我:“油箱是摆设吗?”可一想到烧油每公里多花5毛,谁能不纠结?
展开剩余56%焦虑三:电池衰减快,维修贵到想卖车增程车电池小,我图省钱经常快充满放,两年跑了8万公里,电池健康度暴跌到78%。4S店检测后说换电池要6万,还补刀:“小容量电池衰减就是快,纯电车100度电的反而耐用。”瞬间懂了——所谓“油电双修”,其实是花两份钱养两套系统,最后修车还更贵。
最讽刺的是:纯电车进步,让增程车成了“冤种”
当年怕纯电续航短,如今人家800V超充10分钟补能400公里,高速服务区吃碗面就满血复活。反观增程车,充电功率卡在70kW,充电比纯电慢一倍;用油又肉疼,活脱脱成了“油电全焦虑”的缝合怪。朋友的特斯拉每周家充一次,周末随意跨省游,而我还在为“该充电还是加油”内耗到失眠……
结尾暴击真相:增程车本是过渡技术杭州配资平台,却被车企包装成“全能神车”。它真正适合的只有两种人:充电桩安在客厅的别墅业主,和一年跑不了一次高速的“伪长途党”。像我这种普通用户?不过是给“油电双修”的童话当了回付费群演。
发布于:河南省稳拿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